1. 电气参数测试
电压匹配
测试方法:使用万用表或电池测试仪,测量电池标称电压(如3.7V锂电)与设备输入电压范围是否兼容。
判定标准:电池电压需在设备允许的输入范围内(如设备支持3.0~4.2V,则3.7V电池合格)。
电流与容量验证
恒流放电测试:通过电子负载仪以设备标称电流放电,记录实际容量(mAh)。
过流保护测试:逐步增加放电电流,触发设备的过流保护阈值(如2倍标称电流)。
2. 物理接口测试
尺寸与公差
工具:卡尺、3D扫描仪。
验证点:电池长/宽/高、电极位置与设备插槽匹配度(公差±0.5mm)。
插拔寿命
机械臂模拟:重复插拔电池500~1000次,检查接口磨损或接触不良。
3. 通信协议测试
BMS协议适配性
测试设备:协议分析仪(如Total Phase Aardvark)。
测试项:
读取电池信息(容量、温度、循环次数)。
写入充放电策略(如充电截止电压、电流限制)。
判定标准:设备与BMS需支持相同协议版本(如SMBus 1.1)。
4. 安全与保护功能测试
过充/过放保护
过充测试:充电至1.2倍标称电压(如4.2V锂电充至5.0V),确认保护板切断电路。
过放测试:放电至低于截止电压(如2.5V),验证设备关机或BMS触发保护。
短路保护
模拟短路:用导线短接电池正负极,检测保护板响应时间(应≤500ms)。
温度适应性
高低温循环:将电池置于-20°C至60°C环境箱,测试充放电性能(容量衰减≤20%)。
5. 充电器兼容性测试
充电协议匹配
快充协议:测试QC、PD、VOOC等协议握手成功与否。
涓流充电:验证低电量时的涓流充电电流是否符合规格(如0.1C)。
反向保护
反接测试:故意反接电池与充电器,检查是否触发保护(无电流输出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