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方检测机构-海怀检测
服务热线 18537125967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行业新闻
行业新闻

纽扣电池首效测试的详细步骤及注意事项

更新时间:2025-05-06 阅读数量:392

  扣电池(纽扣电池,如CR2032型半电池)的首效测试是评估锂离子电池材料(如正极、负极或全电池)首次充放电效率的关键实验,主要用于验证材料的可逆容量及不可逆损失。以下是首效测试的详细步骤及注意事项:

  一、首效定义

  首效(首次库伦效率,First Coulombic Efficiency, FCE) = (首次放电容量 / 首次充电容量)× 100%

  核心意义:

  反映材料在首次循环中锂离子的可逆脱嵌能力。

  首效低可能由副反应(如SEI膜形成、电解液分解)或材料结构坍塌导致。

  二、测试准备

  材料与电极制备:

  活性材料:如石墨(负极)、LiCoO₂(正极),需与导电剂(如Super P)、粘结剂(如PVDF)按比例(例如8:1:1)混合制浆。

  极片涂布:将浆料均匀涂覆在集流体(铜箔负极/铝箔正极)上,烘干后冲压成直径约12-14mm的圆片。

  极片干燥:真空干燥(120°C,12h)去除水分,避免电解液副反应。

  扣电池组装:

  结构:正极壳(含电极片)| 隔膜(Celgard 2400)| 负极(锂片)| 垫片 | 弹簧片 | 负极壳。

  电解液:根据体系选择(如1M LiPF6 in EC/DMC,体积约80-100μL)。

  关键控制:

  手套箱环境(H₂O/O₂ < 0.1ppm)。

  极片与锂片对位精确,避免短路。

  施加均匀压力(如用液压机压紧)。

  三、测试流程(以负极材料为例)

  首次充电(嵌锂):

  条件:恒流充电至截止电压(如石墨:0.01V vs. Li+/Li)。

  目的:锂离子嵌入负极,形成SEI膜,消耗部分不可逆容量。

  首次放电(脱锂):

  条件:恒流放电至截止电压(如1.5V vs. Li+/Li)。

  目的:测量可逆脱出的锂离子容量。

  计算公式:

     微信截图_20250506134221

  四、关键注意事项

  电解液用量:

  过少会导致极片浸润不均,过多可能引发漏液或副反应。

  压力控制:

  组装时需保证电极与锂片紧密接触,但过度挤压可能损坏隔膜。

  极化修正:

  小电流测试(如0.1C)可减少极化影响,但耗时较长;高倍率可能掩盖真实首效。

  SEI膜影响:

  若首效异常低(如<80%),需排查电解液分解(如添加剂不足)或材料缺陷(如孔隙率过高)。

  数据验证:

  重复测试3-5个平行样,排除偶然误差。

  对比空白组(如仅导电剂的电极)扣除背景干扰。

  五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
      微信截图_20250506134316

  六、应用场景

  负极材料开发:如硅基材料(首效通常60-80%)、硬碳(85-90%)。

  电解液优化:筛选成膜添加剂(如FEC、VC)以提升首效。

  工艺改进:预锂化、表面包覆等策略补偿不可逆容量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