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方检测机构-海怀检测
服务热线 18537125967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行业新闻
行业新闻

郑州锂电池检测机构:锂电池漏液检测原因及检测方法

更新时间:2025-09-19 阅读数量:392

  锂电池漏液是指电池内部的电解液(通常为有机溶剂和锂盐的混合物)从电池壳体或密封处泄漏到外部环境。这不仅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、容量衰减,还可能引发短路、起火、爆炸等严重安全事故,同时电解液中的腐蚀性物质(如HF)会损坏设备。

  因此,对锂电池进行漏液检测是生产质量控制、仓储运输监控、设备维护和事故调查中的关键环节。

  一、 锂电池漏液的原因

  制造缺陷:

  壳体或顶盖密封不良(焊接缺陷、密封圈破损)。

  注液后封口不严。

  极耳绝缘破损。

  物理损伤:

  挤压、穿刺、跌落导致壳体破裂。

  运输过程中的剧烈震动。

  过充/过放:

  过充导致内部压力升高,胀气,冲破密封结构。

  过放导致铜枝晶生长,刺穿隔膜,引发内短路和发热。

  高温环境:

  高温加速副反应,产生气体,导致鼓包和密封失效。

  高温降低密封材料性能。

  老化:

  长期使用后,密封材料老化、龟裂。

  电解液缓慢分解、挥发。

  二、锂电池漏液检测方法

  1. 目视检查法(直接)

  方法:

  肉眼观察电池外壳、极柱、封口处是否有液体渗出、油渍、结晶物(LiPF₆分解产物)或腐蚀痕迹。

  检查电池是否鼓包、变形(预示内部压力高,可能漏液)。

  优点:简单、快速、成本低。

  缺点:主观性强,难以发现微量泄漏,对封装良好的电池不敏感。

  适用:生产线终检、仓储巡检、设备维护。

  2. 称重法

  原理:电解液泄漏会导致电池质量减轻。

  方法:

  在电池生产或使用前记录初始重量。

  定期称重,与初始值对比。质量显著下降(超过允差)则可能漏液。

  优点:客观、定量。

  缺点:

  需要精确天平(精度0.1mg级)。

  微量泄漏不易察觉(电解液含量少)。

  电池本身可能因其他原因(如水分吸附)质量变化。

  适用:实验室研究、高精度质量控制。

  3. pH值检测法

  原理:泄漏的电解液(尤其含HF)呈酸性。

  方法:

  用pH试纸或pH计检测电池表面或周围环境的pH值。

  若pH显著降低(<5),提示可能漏液并产生酸性物质。

  优点:操作简单,能间接反映腐蚀性。

  缺点:

  环境湿度、灰尘等可能干扰。

  无法区分是电解液泄漏还是其他酸源。

  适用:辅助判断,尤其在怀疑腐蚀时。

  4. 气体检测法

  原理:电解液溶剂(如DMC、EMC)具有挥发性,可被特定传感器检测。

  方法:

  使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VOC)传感器或特定气体传感器(如对氟化物敏感)。

  将传感器靠近电池或置于密闭空间,检测空气中是否含有电解液特征气体。

  优点:可实现在线、连续监测,灵敏度较高。

  缺点:

  传感器可能受其他VOC干扰(如清洁剂、胶水)。

  需要定期校准。

  适用:电池仓库、储能电站、自动化生产线的在线监控系统。

  5. 化学试剂检测法

  方法:

  使用对电解液成分有显色反应的试剂。

  例如:某些指示剂遇氟离子(F⁻)变色,可间接检测HF。

  或使用荧光示踪剂:在电解液中预先加入微量荧光物质,泄漏后用紫外灯照射,观察荧光。

  优点:特异性强(尤其荧光法)。

  缺点:

  荧光示踪需在生产时加入,不适用于成品检测。

  化学试剂法可能污染电池。

  适用:研发、密封性测试。

  6. 电性能检测法(间接)

  原理:漏液常伴随内短路、自放电加剧、容量下降。

  方法:

  检测电池的自放电率:漏液电池自放电通常异常高。

  测量绝缘电阻:壳体与极柱间的绝缘电阻显著下降,提示电解液污染或内部短路。

  进行充放电测试,观察容量衰减和电压异常。

  优点:可量化,与电池性能直接关联。

  缺点:非特异性,其他故障(如微短路)也可能导致类似现象。

  适用:综合性能评估,作为漏液的佐证。

  7. X射线/CT检测

  原理:通过X射线透视观察电池内部结构。

  方法:

  检测电池是否鼓包、变形。

  观察极片、隔膜是否有移位、破损(可能导致内短路和漏液)。

  优点:无损,可观察内部。

  缺点:无法直接“看到”液体,只能通过间接形变判断。

  适用:生产过程中的内部缺陷检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