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主要检测项目
1. 电性能测试
容量测试:测量电芯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实际容量(单位:mAh/Ah)。
内阻测试:检测电芯的直流内阻(DCR)或交流内阻(ACR),反映能量损耗。
循环寿命测试:评估电芯在多次充放电后的容量衰减(如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)。
倍率性能测试:测试高倍率充放电下的电芯稳定性(如1C、2C、5C倍率)。
开路电压(OCV):静置状态下的电压稳定性。
自放电率:测量电芯储存后的容量损失(如28天后的自放电率)。
2. 安全测试
过充/过放测试:模拟电芯超过电压极限时的安全表现(如过充至4.5V或过放至2.0V)。
短路测试:强制短路后观察是否起火、爆炸或漏液。
针刺测试:用钢针刺穿电芯,模拟内部短路后的热失控情况。
热冲击测试: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(如150℃烘箱中静置30分钟)。
挤压测试:施加机械压力模拟碰撞场景,检测是否起火或变形。
3. 结构与材料分析
尺寸与形貌:测量极片厚度、电芯直径/高度等是否符合标准。
极片检测:评估正负极涂层的均匀性、粘结剂分布。
电解液分析:检测成分、水分含量(如锂离子电池要求水分<20ppm)。
隔膜性能:测试孔隙率、耐高温性(如闭孔温度、破膜温度)。
4. 环境适应性
高低温性能:在-40℃至85℃范围内测试充放电效率。
振动/冲击测试:模拟运输或使用中的机械应力。
湿热/盐雾测试:评估潮湿或腐蚀性环境下的耐久性。
5. 寿命与老化分析
日历寿命:长期储存下的容量衰减(如25℃下存储1年后的容量损失)。
高温老化:加速老化测试(如60℃下存储7天)。
二、常用检测仪器
三、适用材料类型
锂离子电池:重点关注高镍正极、硅碳负极的热稳定性,电解液阻燃性。
磷酸铁锂(LFP):侧重循环寿命和高温安全性。
镍氢电池:需检测负极储氢合金的稳定性。
铅酸电池:检测电解液密度、极板硫化程度。
固态电池:需额外测试固态电解质界面(SEI)的稳定性。
四、检测标准参考
国际标准:IEC 62133(安全)、UN 38.3(运输安全)。
国内标准:GB/T 31485(动力电池)、GB 31241(便携式电池)。
行业规范:AEC-Q200(车规级电池)、UL 1642(锂电池安全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