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方检测机构-海怀检测
服务热线 18537125967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行业新闻
行业新闻

氢能与储氢材料检测:金属储氢材料检测核心检测方法

更新时间:2025-04-21 阅读数量:392

  金属储氢材料(如LaNi₅、Mg₂Ni、TiFe等)是一类通过化学吸附或物理吸附储存氢气的功能材料,其性能检测是优化材料设计、评估储氢效率和推动氢能应用的关键环节。

未标题-1副本

  主要检测方法

  1. 体积法(Sieverts法)

  原理:通过测量密闭系统中氢气压力的变化,计算材料吸/放氢量。

  步骤:

  材料预处理:真空脱气(去除表面吸附杂质)。

  向系统通入氢气,记录压力变化(P-V-T关系)。

  通过理想气体方程计算吸氢量:

微信截图_20250421101030

  (ΔP:压力变化,V:系统体积,m:材料质量,R:气体常数,T:温度)。

  优点:经典方法,适用于气固反应,可测定PCT曲线(压力-成分-温度曲线)。

  缺点:需精确校准系统体积,高压条件下易泄漏,无法区分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。

  2. 重量法(热重分析,TGA)

  原理:通过高精度天平直接测量材料吸氢后的质量变化。

  步骤:

  材料置于高压氢气环境中,实时监测质量变化。

  结合温度程序控制,研究吸/放氢动力学。

  优点:直接测量质量变化,避免体积法的系统误差。

  缺点:需专用高压热重仪,成本高,氢气环境下天平稳定性要求极高。

  3. 压力-成分-温度(PCT)曲线测定

  原理: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氢压与材料氢含量的平衡关系,绘制PCT曲线。

  步骤:

  固定温度,逐步改变氢压,记录平衡氢含量。

  拟合Van’t Hoff方程,计算热力学参数:

微信截图_20250421101024

  应用:评估材料吸放氢平台压、滞后效应及热力学稳定性。

  4. 吸/放氢动力学测试

  方法:

  恒温法:固定温度,监测氢压随时间的变化,计算反应速率常数。

  非等温法:程序升温/降温,结合Arrhenius方程分析活化能。

  表征参数:

  吸氢速率(t₁/₂:半饱和时间)、表观活化能(Eₐ)。

  5. 循环寿命测试

  步骤:

  材料在固定温度/压力下重复吸放氢(通常数百次)。

  定期测定容量衰减率(如每100次循环后容量保留率)。

  关键因素:粉化、表面氧化、相变导致的性能退化。

  6. 微观结构表征

  X射线衍射(XRD):分析吸氢前后晶相变化(如氢化物相形成)。

  扫描电镜(SEM/TEM):观察材料表面形貌、裂纹或粉化现象。

 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(BET):测定材料表面积和孔隙结构,影响氢扩散速率。

 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:检测表面化学状态(如氧化层抑制吸氢)。